今晚,前奧運冠軍鄒市明在威尼斯人金光綜藝館連續3次擊倒泰國拳手尤科崧,以職業生涯首次KO收穫職業4連勝。一周前,身在澳門的劉剛就在微信朋友圈裡曬出比賽“一票難求”的盛況,遍佈香港和澳門大街小巷的“皇金爭霸戰”世界拳擊錦標賽廣告,讓這位中國首個職業拳王熊朝忠的推廣人兼教練由衷感嘆:“推廣做得真好。”
  不同的精彩 同樣的隱憂
  2月5日,熊朝忠在WBC世界職業拳擊爭霸賽上,衛冕金腰帶失敗。回到昆明後,劉剛在隱匿於某小區的辦公室里忙碌依然,他時而用略有口音的英語在電話里“討價還價”,時而忙著發送拳手資料,順便安排接踵而來的採訪,“各種事情都要我親自參與,這次甚至忽視了小熊訓練”,在劉剛看來,此次失利,他責任不小。
  2003年,已在澳大利亞取得職業拳擊經紀人執照的劉剛回國,成為中國第一位職業拳擊經紀人,但直到2012年11月24日,熊朝忠成為中國首位職業拳王,劉剛“賣房賣車”苦撐的事業才乍現曙光。這不僅讓他的拳擊俱樂部多了不少“除了拳擊夢想,一窮二白的孩子”,更刺激了業餘拳手向職業拳手轉型的神經。
  2013年1月23日,兩屆奧運會拳擊冠軍鄒市明與國內體育經紀機構盛力世家及國際著名職業拳擊推廣公司TOP RANK正式簽約,宣告31歲的他將成為職業拳手。在盛力世家總裁李勝看來,鄒市明此舉給中國職業拳擊帶來的變化,體現在“越來越多世界高水平職業拳擊賽在中國版圖上呈現,其中不乏HBO(美國付費頻道)參與直播的賽事”。
  “在國內當前的職業拳擊環境下,我們最幸運是有好的合作伙伴。”李勝坦言,隨著世界頂級推廣公司的介入和澳門金沙集團的支持,澳門相對成熟的賽事條件讓鄒市明的每場比賽充滿職業氛圍——鄒市明去澳門打比賽,場所選定後,對方會提供一套完整的賽事產品,“去年密集的賽事也讓澳門開始顯現出成為全球數一數二職業拳擊中心的態勢。”
  “職業拳擊賽在澳門能吸引更多觀眾,一切由市場說了算。”言語中有絲羡慕的劉剛,一直以來憑一己之力去實現成為中國唐·金的夢想,協辦單位屢次“出爾反爾”和贊助資金的反覆,讓他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雖然,賀歲杯經過“精心包裝”,0.75的收視率比中超日常賽事“略有勝出”,在知名體育營銷專家張慶看來,算是“近幾年來比較專業的賽事”。張慶表示,看一場拳擊賽是不是“草台班子”,除了觀賞性和組織規範性達標外,商業收益也是標準,而劉剛曾透露,這場比賽“門票僅收入幾千元”。
  “從最初幾千元到現在上百萬元,他的收入在全球同級別里算高的。”作為經紀人,只有熊朝忠赴對手之約參賽時,劉剛纔能從對方支付給熊朝忠的出場費里分成,其他情況則由劉剛想辦法“創收”,他嘆了口氣說:“經濟壓力依然很大。”
  鄒市明也曾對記者表示,以前 “什麼都不用操心”,而現在“要學會為生活盤算了”。經過一年穩扎穩打,李勝透露,“現在基本能讓他在職業道路上自食其力。”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鄒市明看似堅強的山,更多是想透過這位奧運冠軍來打開中國市場,如果表現不如預期,他的“職業前途”也容易中斷。
  “中國特色”的職業化土壤
  “我很擔心鄒市明的模式只是空中樓閣。”李勝認為,鄒市明在美國知名度遠沒到觀眾會花69.99美元買一場拳擊賽在家看的程度,即便已和HBO“扯上關係”,但除非像帕奎奧那樣能幫電視臺賣掉付費電視節默否則拳手不會得到分成,“我不認為中國職業拳擊能達到應有水平,在電視或媒體版權模式取得成功前,沒有商業模式支撐,前面賺的都是吆喝”。
  李勝的危機感源於“中國的職業體育模式很奇特”。門票、電視版權、授權產品銷售和贊助是職業體育比賽收入的主要來源,“國內體育賽事門票收入基本能忽略不計,電視版權的銷售在中國舉步維艱,鮮有體育項目的這項收入能像歐美國家那樣占到總收入的1/3甚至一半以上”,至於授權產品的銷售,強如CBA和中超,“也可忽略不計”。贊助幾乎是支撐國內職業體育唯一的收入來源,贊助商首要考量賽事在電視等媒體的曝光度,“所以國內會出現為了拿到贊助,推廣人只能貼錢去找電視臺做推廣”。
  “電視臺若能提供好時段,找贊助商就容易得多。”中國職業拳擊跟電視媒體的關係,劉剛最有發言權。最早為熊朝忠鋪就職業道路的就是雲南電視臺,現在央視又成其“後盾”,職業拳擊開銷不小,“電視臺的幫助和少量贊助商”就是劉剛支撐賽事的“法寶”,為了這次賀歲杯,他花了近100萬美元,而一場賽事,通常也需要40萬到60萬美元。但“法寶”也有失效時,去年熊朝忠的第一場衛冕戰,“原來支持我們的雲南電視臺沒答應承辦,也沒有其他贊助商幫忙”。劉剛表示,熊朝忠只能從自由衛冕變為強制衛冕,被指定強大的奎洛為對手且遠赴迪拜參賽。
  這樣的變故在中國更多職業拳擊的推廣現實中頻頻上演,張慶稱之為“哪兒有條件就在哪兒打一下游擊”。但處於起步階段的中國職業拳擊,“用穩定的賽事打造定期觀賽意識,然後帶動周邊消費,才能形成穩定收益。”張慶表示。
  但現階段,“由於商業模式不健全,線下職業拳擊賽短期很難發展。”一位終極格鬥資深推廣人認為,除了作為賽事的輔助力連電視臺同樣可以成為賽事產品的製造者,目前,國內至少有深圳衛視、青海衛視及遼寧衛視3個電視平臺進行格鬥類產品的運作。因此,不同於國外由拳迷埋單的模式,依免費電視吸引觀眾,從而吸引廣告商埋單,正是中國職業拳擊發展處境下的一種創新,“先培育出觀眾,就有市場”。同時,“對於那些難以獲得鄒市明那樣推廣團隊的人而言,也提供了曝光平臺”。
  在劉剛辦公室的門上,熊朝忠手捧金腰帶的海報上方貼著一張世界地圖,而1公裡外的世博花園酒店體育館內,汗水味溢滿劉剛的拳擊俱樂鉑近百個小伙子擠在並不寬敞的拳擊館內訓練,門口一個20歲出頭、黑瘦的小伙子穿著廉價的球鞋笑著說:“看過熊朝忠的比賽,我就從廣西來了,覺得打拳挺好的。”而李勝表示,“後備人才全在專業隊,不少拳手因業餘拳擊無路可走才轉職業的。”鄒市明現在的努力也是在為需要轉型的拳手“試水”,“中國還沒形成職業拳擊體系,現在小拳手成功的定義是什麼,我們只給了奧運會一種選擇,至於第二個選擇——職業化,缺乏行業組織規範卻受行政管理牽制的現狀,並不具備給他們這項選擇的環境。”劉剛有著一樣的煩惱,“有時候遇到對手,雙方經紀人也談妥了,徵得WBC同意後,卻在國內有很多繁瑣的報批手續,結果被耽誤不少機會。”但“稍有比賽就用‘拳王’的名號”,此類濫用名稱的不規範現象卻找不到監管機構。
  本報北京2月22日電  (原標題:中國職業拳擊警惕“水土不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bpzsepo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